官方微信

敬请关注我们,获取更多资讯及技术支持。

欢迎来到香港精准24码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揭晓,时隔21年再次获奖科学巨匠的人生给我的启发


又到一年一度诺贝尔奖揭晓的日子,每一年获奖人揭晓都会引来无数媒体的报道和无数读者的关注,这是对科学、人文巨匠最好的肯定。因为这个奖项的设立,让伟大的科学家、人文家得到最大的关注,也让他们的故事被人们一遍遍传播和热议。


微信截图_20221009160118.png

(图片来自诺贝尔奖官网)


伟大人物的故事总是那么吸引人,读过太多伟人的传记和许多成功人士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总是让我汲取到能量,有一些情节特别引人入胜,发人深省。
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中有一位是21年前就已经获得的诺贝尔化学奖,要知道一个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历史上也是为数不多的,总共就5位,其中我们最耳熟能详的是居里夫人。
这位两次获奖的是美国化学家卡尔·巴里·沙普利斯(K. Barry Sharpless),因为对“发展点击化学”做出的贡献,时隔21年后再次荣膺诺贝尔化学奖。



微信截图_20221009155548.png
下面是沙普利斯2019年演讲中的一段话:
“在有生之年看到 “简单(的化学)” 和 “(分子的)功能” 受到了大家的青睐,我真的很高兴。在结束时,我想引用麻省理工学院的斯蒂芬·布赫瓦尔德 在2015年给我写的一封信,提醒我需要勇气才能在科学上突破平庸达到无人区,这真让我感到很欣慰。他可能是上个世纪化学家中我唯一的追随者。”
“您在化学上的成就对我的研究方向有深远的影响-您专注于简单而且有用的化学。您的帮助是我成功的关键。这些年来,每当碰到问题,我一遍又一遍地求助于这个原则,即:“(碰到同样的问题)Barry会怎么做?”在前进道路上,我一直忠实的履行您“做重要且实用的化学”的研究哲学,这成就了我的今天。当我快60岁生日时,我只想感谢您。”


微信截图_20221009160228.png


有些人人生一开始就开挂了,从小就天赋异禀,读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是大部分的人开始都是普通人,小的时候相貌平平、表现平平,根本看不出后面会成长为天选之人。就像卡尔·巴里·沙普利斯,童年时表现并非天选之人,“中学生活也没有让我太感兴趣-我只是一个不算太差的学生”,这样一个看似极其普通的人,谁也不曾会想,未来会获得两次诺贝尔化学奖,要知道一个人一生若能获得一次就是人生巅峰了,清华、北大每年有那么多优秀的、聪明的人,这么多年来未曾有过一位天才获得过这个奖项。
除去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勤奋,所处的平台和团队太重要。
每个人都需要给予引导和培养,最重要的是平台,要有一个让优秀人不断发挥、不断向内挖掘自身潜力的平台。
这种平台如果是指一家企业的话,在公司的业务上往往是一项任务,一个具体的事物,很多时候甚至是公司还没有开展的新业务,企业制定一个方向,带领他们去突破这个方向,在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升自身。
想要做一件伟大的事情,仅仅凭借天赋是远远不够的,中国人聪明的人真的太多了,我从小就接触过许多看似非常聪明的人,轻轻松松就能考出很好的成绩,脑子转的也很快,但是过去童年认识的这些人今天都非常普通,无论事业还是人生都极其普通,针对中国教育反思的话题内容网上太多。普遍观点是要培养一个人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世人都说中国人有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但是这种吃苦耐劳本质是一个基于生存压力或者外力的体力上的吃苦,思想上呈现普遍的懒惰,大环境是普遍不太学习和思考,深刻的东西不愿触碰,即便是很简单的知识稍微读几本书就能获得的,也不愿意去学习,更多信息的汲取靠的是很浅薄的文字或者短视频内容的喂养。
我们第一要解决的是把身体的吃苦转换到脑力的稍微启动,先要学会看书,知识都沉淀在书里面,现在获得图书极其容易,一个快餐的钱就能买到一本书。先学会读书,自主的看书,专业的书籍或者普世的名著。


微信截图_20221010194752.png



真正学会思考,读书是一条路径,思考才是采摘路上的果实。做学问、做领导、做企业,无论哪一个行业都需要思考,有太多的学者非常努力,在学术上有一点建树,但终其一生也没有大突破,中国那么多好大学,那么多优秀教授,终其一生也没有在国际上拿得出手的东西,大部分都干着修修补补的工作。
缺点啥?很多方面,今天特别想交流的是“平台”,很多有想法的人缺的是大平台。上次的公司会议上,我说,过去我对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理解还不清晰,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增多,以及孩子慢慢长大,理解也越来越全面。站在一个起点很高的平台,可能平台的起点就是其他人为之奋斗一生的终点。平台起点越高,优秀人才越多,受到的启发越多,带来的思考也会越多。
就拿诺贝尔获奖者来说,基础科学的获得者基本都是发达国家的科学家,经济落后地方的科学家,肯定不乏有天赋和非常努力的,但是平台太小,他们能发挥的能量只够爬上别人起步的平台。
公司也是一个平台,这也是为什么优秀的人才首选央企、国企、大厂,平台不一样,学习的东西不一样,待遇也不一样。
去不了这些大的地方,退而求其次,选中等的,或者自己创业。创业是非常艰难的一条路,要想成功真的很难。所有的成功基本都是同一条路,要么自己足够优秀,要么就是找一群优秀的人。如果自身平台不行,那就搭上一个大平台,然后找一群优秀的人,把别人的平台变成自己的平台。
“发现不对称环氧化反应大约2年后,我与著名的有机化学家德里克·巴顿爵士(Sir Derek Harold Richard Barton[7] 进行了一次改变我人生的对话。当我告诉他,我打算不再做不对称催化作用而是去开辟新的领域时,他严厉地问我:“您认为还有其他催化不对称反应需要被发现吗?” 我说:“是的,我知道有。” 德里克爵士说,如果我不这样做,那么不对称环氧化反应可能是一个孤儿反应,而德里克·巴顿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人!”


微信截图_20221010194406.png


这段话给我的启发是,方向是多么重要。可是很多的时候,选择这么重要、这么关键的事情,我们会不经意间就错过了,往往这不经意间的抉择,会错过所有美好的事物,就像我们去一个没有去过的景点,也不知道后面路上会遇到什么,来到岔路口时,可能一个简单决定就错过了最美的风景。如果路口正好越到一位贵人指点,一句话就能来到最美的地方。
从科学家身上找成功的借鉴点,用在公司的管理和成长上一脉相承。
企业成长的过程中,创始人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核心管理者肯定是一个团队,随着企业的不断成长,大家分工越来越细,最后创始人或者掌舵人最重要的工作是选择方向。
掌舵者的思路决定方向,方向对了企业肯定不会差;方向错了,再大的企业也会轰然倒塌。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无论做研究,还是做企业,要往哪一路上走太重要,有些是运气好,正好走到了一条对的路,更多的情况是,基于企业掌舵者的思考和认知,得出最为科学的判断,需要一群优秀的人,和不断学习和思考才能选择出来,看似简单,实则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微信截图_20221010193620.png



组织起一群优秀的人,或者组织一群人让大家变优秀,才能长久的干好一个企业,是我自己曾经的成功经验,更是受许多成功案例的启发和影响。
发展的路径在哪里,要做什么,不做什么,就像上面我们看到的沙普利斯所说的,如果当初方向不对,后面的收获就不会那么丰厚,对社会贡献的价值也不够高,成功也少些。
一个人可以跑的很快,一群人才能走的很远,尤其是一群优秀的人。


7.0.jpg

7.0.jpg


标签: